警用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保安服务>>保安教材

九、保安员专业技能--巡逻

    作者: 系统管理员    点击数:9275    发布时间:2011-08-08

保安巡逻是保安员对特定区域、地段和目标进行巡视、检查、警戒的一种服务形式,其目的是为了预防、遏制和威慑违法犯罪,保障一定区域内的人身、财产及有关目标的安全。一般分为区域巡逻和人员密集场所巡逻两种。

一、区域巡逻

(一)区域巡逻的任务

1.维护巡逻区域内的秩序。良好的秩序是却把巡逻区域安全的前提。保安员在巡逻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维护巡逻区域内的人、财物的正常流动,保持巡逻区域内良好的秩序。

2.发现各种可疑情况,制止不法侵害。保安员在区域巡逻中腰及时发现可疑人、可疑物、可疑事等各种可疑情况。遇有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时,要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同事报告服务单位或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要及时扭送服务单位或公安机关,严禁借机殴打、辱骂违法犯罪嫌疑人。

3.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治安灾害事故发生。保安员对巡逻区域内一切可能引发治安灾害事故的安全隐患、漏洞、苗头、征兆,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如在工程施工现场、重要仓库、易燃品集中地和高层建筑的楼梯、门口等主要通道,应当重点检查消防器材设备是否完备,安全照明是否有效,电线与器材设备有无漏电、断线、滋火及施工现场违章使用明火或使用明火与使用易燃品同步作业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及时消除。

4.协助处置区域内的自然灾害事故。保安员在巡逻过程中,遇到巡逻区域内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和报警,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工作,保护好现场,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5.保护现场。保安员在执行区域巡逻任务时,一旦发现巡逻区域内发生案件、事故、事件,在报告服务单位和公安机关的同时,应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如划定现场保护区域并实施封闭,设置警戒,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同时抢救伤员,保护好证据,注意发现各种可疑情况,关注现场周围群众的各种议论反映等。

(二)区域巡逻的特点

区域巡逻是指保安员按照服务单位的要求,对特定区域、地段和目标进行的巡视、检查、警戒活动。区域巡逻具有如下特点:

1.对象固定。区域巡逻是按照服务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巡逻对象就是服务单位所确定的特定区域、地段和目标,因此巡视、检查的对象比较明确。

2.主动性强。区域巡逻是一种“主动防护”,要求保安员不停地巡视、检查和警戒,时刻注意观察、发现、识别可疑人、可疑物、可疑事,及时制止违法犯罪,排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安全隐患。

3.流动性大。由于区域巡逻需要保安员在巡逻区域内不断地巡视、检查,因此区域巡逻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

4.风险度高。巡逻区域内既可能遭遇违法犯罪分子的袭击和破坏,又可能遭遇治安灾害事故,因此保安员在巡逻中遭受伤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比较高。

(三)区域巡逻的方式

保安实际工作中,常采用步巡、骑巡、车巡等方式开展区域巡逻。

1.步巡

步巡即徒步巡逻,通常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区域。步巡一般不受气候、时间、地形、地物的限制和影响,便于巡逻人员几种精神力观察周边情况,及时发现各种反常迹象,便于直接与巡逻区域内的群众共交流和沟通。

一般来说,徒步巡逻是一种最传统、最经济、最常用的巡逻方式。保安员徒步巡逻一般以组队形式进行,主要有单线巡逻、往返巡逻、交叉巡逻和点线巡逻等形式。

1)单线巡逻。单线巡逻也称定线巡逻,是保安员按照事先确定的环形巡逻路线,单向行进进行巡视、检查的一种形式。单线巡逻的路线、巡视范围、看护对象等都比较固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巡逻间隙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乘机作案。因此,单线巡逻适用于区域发威不大、巡逻中能够将区域全部纳入视线的情况。

2)往返巡逻。往返巡逻是保安员按照事先确定的巡逻路线,由起点巡逻到终点,再由终点原路返回的巡逻方式。往返巡逻适用于两组以上的保安员相向进行巡逻,这样可以彼此呼应,最大限度地发现可疑情况,可以确保区域安全和保安员自身安全。

3)交叉巡逻。交叉巡逻是两组以上的保安员分别从不同的方位沿相互交叉的路线进行巡逻的一种方式。这种巡逻形式既可疑使保安员最大限度地扩大巡视、检查的范围,减少巡逻死角,也可以使保安员相互呼应,相互支援,从而确保安全。

4)点线巡逻。点线巡逻是根据区域的特点,既部署固定的警戒点进行警戒,又安排一定的保安员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巡逻的形式。这种形式既可疑确保重要部位、薄弱环节的安全,又可以机动灵活地对整个区域进行巡视、检查,还可以使保安员相互呼应,形成一个互动的巡逻整体,提高巡逻效率。

在实际巡逻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巡逻方式和形式,必要时可以对各种巡逻方式进行优化组合,采用多种形式综合实施,在确定巡逻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巡逻的频次,以取得最大的巡逻效益。

2.骑巡

骑巡是指巡逻人员骑自行车、骑马或骑电动车巡逻。骑巡较步巡速度快,巡查范围大,行动敏捷,效率高,便于及时发现和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

3.车巡

车巡是指巡逻人员驾驶机动车执行巡逻任务。车巡机油速度快、行程长、范围大、机动性强等特点,但存在难以细致观察情况、隐蔽性不强等不足,且易受天气、道路、地形等条件限制。

4.舟巡

舟巡是指巡逻人员驾驶船、艇等水上交通工具,在水域中进行巡逻的一种方式。舟巡适用于江河、海域、湖泊等巡逻区域,主要是维护水域的治安秩序。舟巡技术要求高,且手区域限制。

(四)区域巡逻的程序与要求

进行区域巡逻时,要按照区域巡逻方案的内容和程序进行。

1.制定区域巡逻方案

区域巡逻方案是对区域巡逻的设计、计划,是实施区域巡逻的依据。制订区域巡逻方案,要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区域巡逻的特点、要求及周边环境、治安状况,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巡逻岗位、巡逻方式、巡逻要求等一系列内容。

2.熟悉区域巡逻方案

熟悉区域巡逻方案是做好区域巡逻的前提。熟悉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单位基本情况、区域巡逻的任务、区域巡逻的原则、区域巡逻的规划、区域巡逻的组织指挥、区域巡逻中的通讯联络、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区域巡逻的注意事项以及各种勤务制度等。

3.接班

保安员在接班时,应当认真听取交班人员情况报告和特别交代的事项,认真查看搅拌人员的巡逻记录,核对无误后接班。

4.填写接班记录

保安员接班后,应当及时填写接班记录,包括接班人员姓名、接班时间、领导交代和交班人员交代的事项等。

5.按方案要求巡逻

保安员在巡逻时,应当严格按照区域巡逻方案要求的班次、频次、路线、方式进行巡逻,不得擅自作出改变。

6.填写巡逻记录

巡逻中对于沿线情况应当随时填写在巡逻记录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领导和服务单位请示报告。

7.填写交班记录

区域巡逻结束交班时,保安员应当在巡逻记录本上填写本班情况。对于在巡逻中已经发现但未能及时处理,或未能处理完结的问题也应当填写在交班记录中,并在交班时特别提醒接班人员注意。

8.巡逻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保安员对于前一班次交代需要注意和处理的问题,在巡逻中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置。

(五)区域巡逻中常见情况的处置

保安员在执行区域巡逻过程中,根据观察、分析发现的不正常现象,均称为异常情况。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有:

1.异常气味

1)可燃气体气味,如煤气味、液化石油气味、香蕉水味等。

2)焦糊味,如食品焦糊味、塑料焦糊味、电器电线焦糊味等。

3)烟味,如保安员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闻到的烟味等。

2.异常的人

1)异常的个人。如在不该有人的时间、区域内有行走、说话声,人的呻吟、惊叫、求助声等;个人神态异常、衣帽异常、携带物品可疑的;驾乘交通工具与身份不符的;公众场合横卧不动的;行进中突然倒地不起的;以及独自哭泣的小孩或有大人牵领却坚决反抗不跟行的小孩等。

2)异常的群集。异常的群集是指在不该有多人同时出现的地方,短时间内出现多人并且行为异常的情形,如发生静坐、吵闹、打架、群殴、哄抢等。

3.异常物品

异常物品主要包括无人看护的贵重物品、无人认领的箱包、疑似爆炸物品的装置、疑似血衣、疑似凶器等。此外,还包括发出爆裂声、爆炸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的鞭炮声、枪声、重物坠地声、缆绳断裂声等异常声音的物品。

4.异常设施设备

1)供水设施异常。如室内输水管道堵塞流到公共区域,公共区域的自来水管道漏水、喷水,地下输水管线爆裂漏水渗出地面或造成地面塌陷等。

2)电气设施异常。如电线杆倒杆、断杆,电线断线、搭线或挂在树上、掉落地上,电器、电线外壳突然呈现破损状态,以及电器、电线及其他用电设备出现电火花等。

3)安全设施异常。如消防设施器材破损,消防通道被临时占用,消防疏散通道被临时封堵;门窗有破损痕迹,防盗门窗虚掩、破损,重要目标的门窗虚掩、破损,区域内停放的车辆有破损;安全设施发出报警信号,如火灾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信号、监控器入侵报警信号,如火灾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泄漏报警信号、监控器入侵报警信号、急救车报警信号等。

 保安员在区域巡逻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仔细的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所在的具体位置及具体原因,采取必要措施及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或无法解决的药立即报告服务单位,有可能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药立即报警。

二、人员密集场所巡逻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类型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员密度较大的场所。这些场所是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公众自由往来并依法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这些场所人员流动大,安全隐患多,需要随时加强巡逻检查。

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分为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外人员密集场所。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包括宾馆、饭店等住宿、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购物场所,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室外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举行大型活动、集会等的活动场所,大型游乐场所以及其他室外临时文化、物资交流活动的场所等。

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事故、治安和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较为严重的危害。保安员在人员密集场所提供保安服务,主要包括保安巡逻、安全检查等。

(二)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的特点与任务

人员密集场所巡逻是指保安员在人员密集场所区域内,通过巡回观察、安全检查、疏导人员等方式维护场所秩序的一种服务形式。

1.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的特点

1)危险因素不确定。由于人、财物高度集散和人员的异质性,人员密集场所的危险因素多发且不确定。

2)勤务难度大。人员密集场所巡逻是在人员高密度的场所、空间内实施的,各种不法侵害因素、治安灾害事故随时可能发生,观察和识别各种侵害、危害事端,疏导人员,制止不法侵害,都是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对保安员的综合勤务能力要求高,处理难度大。

3)精力、体能消耗大。无论是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还是室外场所,要保证巡逻服务质量,不仅需要良好的巡逻技能,还要求保安员始终保持对各种侵害因素的高度警觉性,精力、体能消耗相对较大。

4)处置要求高。人员密集场所纠纷多发,在众目睽睽之下处理各种纠纷,政策性、技巧性较强,如果处置不当,常常容易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因此,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各种事端的处置,对保安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的任务

人员密集场所巡逻的任务主要包括:疏导人员有秩序行进和流动;巡视、检查场所内的安全设施,确保运转正常;进行安全宣传;预防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处理紧急情况。

(三)人员密集场所各种情况处置

1.人员密集场所可疑情况的识别

人员密集场所可疑情况是指一切可能影响或者危及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的各种迹象。常见可疑情况包括可疑人员和可疑物品。可疑人员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可能实施不法侵害的人员,如可能实施盗窃、流氓滋事。伤害以及恐怖活动的人员。可疑物品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物损毁等危害后果的物品,如枪支、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以及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识别人员密集场所可疑情况的方法包括:

1)直接观察法。即保安员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运用自身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查看、识别、判定的方法。直接观察包括对人的观察和对物的观察等。

对人的观察要注意其外表、言行。衣着等。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神态平和,精神放松,行为自然。企图实施不法侵害的人员则神态怪异,精神紧张,行为局促,眼神惶恐不安。如有的在人群中东张西望,神色慌张;有的行为诡秘,动作反常,单独溜达又反复匆忙进出;有的对保安员的行踪过分关注,并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可能是团伙作案的放风人员);有的故意掩盖或者改变本来的体貌特征;有的看到保安员后急忙回避视线或者故意避开;有的衣着整洁,却在树丛。杂草等阴暗角落藏身;有的衣衫破旧,却携带高档贵重物品、装饰物品;有的乞讨人员在乞讨过程中故意触蹭讨要对象(可能明讨暗偷);有的无明显残疾,却走路不正常(可能身上带有违禁物品);有的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突然吞食异物(可能是想服毒自杀人员)。

对物的观察要注意伪装及搁置物。有的嫌疑人将可疑物品随身携带,有的将可疑物品藏在其他物品当中,或者是经过伪装带在身边。有的嫌疑人将可疑物品搁置在一定的地点,搁置的可疑物品一般都经过伪装。搁置地点可能选在相对僻静的位置,也可能选在人来人往的热闹位置;伪装的效果有可能是完全伪装,也有可能是部分伪装。保安员应当在人员密集场所中发现的无人认领的箱包、花篮、纸盒等物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仔细辨别,不要轻易移动或打开。

2)仪器探测法。即保安员利用仪器。设备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可疑情况进行探测的方法。常用探测仪器有固定探测仪、便携式探测仪、金属探测仪、爆炸物品探测仪、放射性物品探测仪、有毒气体探测仪等。

3)查问法。查问是保安员对被查人员的盘查、询问。查问法是对于通过直接观察和仪器探测仍然不能确定的可疑人员及其所携带的可疑物品进行进一步盘查、询问的方法。

4)接受群众举报。接受群众举报是指保安员在巡逻岗位上接受对各种可疑情况的报告。群众举报可疑情况时,保安员应当认真听取,做好记录并及时查明情况,按要求处理。

2.人员密集场所纠纷处理

人员密集场所纠纷是指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的各种争执事件。在人员密集场所内,由各种矛盾引发的纠纷很多,需要保安员及时予以调解处理。

1)对争吵的处理。争吵是指人员密集场所往来人员由于各种琐事恶语相向、互不退让的行为。争吵现场有时仅是争吵人员在场,有时会引起熟人甚至数十人围观。由于争吵,保安员要劝说,隔离双方当事人,疏散围观人员。当劝说无效时,要及时将当事人带离现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2)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处理。寻衅滋事是指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无事生非,故意起哄、破坏、挑衅而引起的纠纷。遇到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保安员要立即制止并隔离双方当事人,疏散围观人员,同时报告场所管理部门,必要时立即报警。

3)对起哄、哄抢的处理。遇到起哄、哄抢时,保安员要会同场所工作人员立即制止起哄者,通过扩音设备进行劝告,及时设置隔离区,疏导围观人员,同时报告场所管理部门。

3.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疏导

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疏导是指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或者大规模人群涌向有限的通道及场所,造成现场混乱时,保安员在现场引导人群合理流动的方法。人员密集场所人群疏导通常采用人墙法、多路引导法、截留疏导法、疏散引导法、隔离法以及强制疏散发等进行疏导。

人墙法是保安员等现场工作人员手牵手组成一道人墙,用以引导、疏散密集人群的方法。多路引导法是由保安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分别带领人员进行疏导的方法。截留疏导法是通过从源头限制人员进行疏导的方法。疏散引导法是通过加快疏散速度进行疏导的方法。隔离法是通过设置隔离区予以疏导的方法。强制疏散发是在人员不愿疏散的情况下,强行予以疏导的方法。在具体疏导过程中,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疏导,以尽快恢复秩序,确保安全。

4.人员密集场所隔离区设置

隔离区是指通过拉警戒线、设隔离带、保安员站位等方式将服务对象与周边隔离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隔离区,目的是为了使场所人员有序流动,确保场所人员安全。

设置隔离区包括事先划定和在活动中设置两种情形。事先划定隔离区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活动前,根据安全需要,事先设置好隔离区域,以便合理控制人群,确保有序流动。事先划定隔离区常采用划线隔离、利用专用隔离设施进行隔离、采用人墙隔离以及利用骑车隔离等方法实施。

活动中设置隔离区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活动过程中,针对已经出现的混乱、拥挤等苗头或状况,对人群进行有效控制而临时进行的隔离。活动中设置隔离区常采用穿插隔离、包围隔离、单向隔离等方法实施。

5.人员密集场所巡逻区域警戒

人员密集场所区域警戒是指保安员在巡逻时,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中重点目标或重点区域的安全而采用的限制人员出入的安全保障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巡逻区域警戒的方法包括:

1)设置警戒线警戒。即对人员密集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采取设置警戒线的方法进行封闭式隔离,防止无关人员接近保护目标和随意出去保护区域。

2)设置哨位警戒。即对人员密集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采取设置哨位的方式进行定点守护和随行守护,拦阻无关人员接近保护目标和随意出入保护区域。哨位警戒包括固定哨位警戒、流动哨位警戒和瞭望哨位警戒。

3)设置路障警戒。即对人员密集场所中的警戒对象,通过设置路障等阻隔设置,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穿行。

分享到: